福建智能制造大提速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

7月27日,福建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来自福建省经信委、发改委、科学技术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日前福建省政府印发实施的《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行解读,对出台背景、发展目标、九大重点任务以及九项保障措施进行详细说明。

《行动计划》明确了福建省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福建制造业创新体系基本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制造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工业化,向制造大省迈进。到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与质量效益显著提高,两化深度融合水平迈上新台阶,单位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工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向制造强省迈进。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兰文表示,目前,福建省智能装备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占机械工业增加值比重仅为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领军企业少、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不强、核心元器件对外依存度高等发展瓶颈。

而在智能装备的应用方面,目前福建省装备数控化率约为55.6%,2015年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库中涉及智能化改造的约有20%,智能制造尚未上升为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

《行动计划》将发展智能制造视为首要任务,提出了大力推广“数控一代”,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发展壮大智能装备产业,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和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等工作任务。

同时,福建省政府还于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的通知》,提出争取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建成若干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工业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到2025年,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大中型企业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规模和竞争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全省工业软件产业水平和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以制造业创新重大工程为突破口 培育制造业众创空间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据悉,在研发创新体系方面,目前福建省制造业创新发展还面临很多难题,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投入不足等。

针对存在问题,《行动计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建成30个制造业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60%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500家以上;到2025年,建成60个制造业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力争80%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650家以上。

 

实施“四基”工程 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统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高新处处长叶碧海表示,目前,福建在微电子、电力电子器件、模具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关键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上,科研院所的研发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产品性能和稳定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行动计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推动一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先进基础工艺工程化、产业化;到2025年,福建省工业优势领域产业技术基础得到显著提升。

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 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创新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已于2014年启动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已有30多家企业参与试点工作,但多数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应用仍停留在初级的电子商务层面,未渗透到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行动计划》提出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发展云制造、实施物联网专项行动、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等工作任务。争取到2020年,培育省级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100家,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龙头企业20家以上;到2025年,培育省级以上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300家,工业物联网在大中型企业得到深度应用。

鼓励制造业服务化 实现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制造业服务化,是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推进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先进制造模式。

《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先进制造企业“裂变”专业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提升工业设计能力等工作任务。争取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25%,累计培育5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到2025年,建成8个以上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大中型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30%,累计培育100家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

 

推进绿色制造 实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行动计划》围绕强化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细化了工作任务,提出了发展重点。争取到2020年,每年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00项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建成1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0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25年,继续推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工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建成2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0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提升质量品牌 加快“福建制造”品牌建设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贯穿于建设制造强省的整个进程,是部署和落实各项任务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

据悉,截至2014年,福建省有效期内的福建名牌产品1395项,福建著名商标3765件,一批知名品牌脱颖而出,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持续增强。但还存如产品质量发展不均衡,部分产品质量档次不高,质量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急需提升;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关键技术标准缺乏;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品牌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尤其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等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应用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装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大制标力度,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建重点领域标准推进联盟;实施“福建制造”品牌企业培育工程等工作任务。争取用五到十年时间,进一步夯实福建省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福建制造”整体形象。

明确十大产业主攻方向 增强福建制造综合竞争力

《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五到十年福建省制造业需重点发展的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端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航空工业、特色农业机械、新材料、石化基础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主攻方向。

同时,《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依托自贸区发展高端制造业、区域总部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区内外联动发展;依托“一带一路”促进制造业对外合作,建设一批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输出先进产能;深化闽台电子、机械、石化等重点产业对接与合作等工作任务。

九项措施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了激发和保障福建制造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还从财税支持、金融扶持、人才队伍等九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其中,包括各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要向先进制造业项目、企业和平台倾斜,持续加大扶持力度。省市设立政府性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项目的投资。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按比例抵免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等税收政策。

同时,积极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装备企业和智能化技改项目的信贷支持。大力推广智能装备融资租赁,支持融资租赁收益权资产交易,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实施技术改造,并给予相应补助。推动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引导各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